首页>>轮播大图

轮播大图

轮播大图

郑志明院士做客天津大学谈新工科建设

2019-07-11 11:30

7月2日下午,天津大学教务处联合数学学院举办“求是名师讲堂”暨北洋数学讲堂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在卫津路校区会议楼第七会议室做题为《从超越看新工科(应用理科)建设——认知、困难与建议》的专题报告,解读新时期下新工科(应用理科)的建设和发展。全校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郑志明认为天津大学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实践者之一。自复旦大学提出“复旦共识”后,天津大学率先实施“天大行动”,这使得新工科建设的理念和行动真正在天津大学发扬光大。他分别从认知、困难与建议三部分为大家解读新工科(应用理科)建设。

首先,郑志明从追赶世界先进和我国工业发展两方面带大家认知从超越看新工科建设。他认为现在的高等教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好时期。目前,高校每年仅本科生的招生人数就超过了民国到改革开放初期近70年的总数,可谓前所未有。解放以来培养的人才,特别是文革后培养的人才支撑了目前我国90余万亿量级的经济体,对国家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全球工业和科技领域,人才培养的成果助力我国实现从追赶到并跑到成功转型,使国家初步实现长期安全稳定和社会小康。郑志明总结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他认为,中国产业已经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中国产业的全面性使中国同其他发达国家形成全面竞争;中国工业不仅是全能型选手,而且很多关键产业位列世界前三;在全产业链条和发达国家竞争情况下中国工业还在高速增长。但同时,他强调即使我们取得如此多的进步和成果,但仍要意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即重大产业、战略产业和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和标准,相当部分仍然由西方国家掌握和引领。我们必须要奋起拼搏,尤其是数学工作者更要发力,在世界社会争夺话语权。



郑志明指出,高质量人才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关键力量。在目前国家经济发展关键阶段,教育部讨论新工科、应用理科的建设问题,正当其时。新工科、应用理科人才培养应该是围绕先进技术和前沿技术科学展开的。如何提高工科人才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是亟需工科专业和学科建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要意识到,中国发展已经开始进入超越阶段,新工科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应该源源不断为我国建设世界领先或世界先进工业体系提供合格交叉复合型人才。因此新工科建设应紧紧围绕我国从大国到强国的伟大战略而进行,围绕国家科技发展重大战略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进行。

接下来,郑志明为大家分析了新工科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超越角度看,目前的新工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是最困难时期也是最佳机遇期。中国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质量新工科人才的自主发展、传统工科专业与新工科专业之间的矛盾问题,以及高校教师和人才的创新问题,都是正在超越中的新工科建设需要解决的课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郑志明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提出他关于新工科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持续发展的建议。他认为,在当今世界经济陷入困境时,我们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我们要将变革创新应用于新工科发展。他指出,新工科要对标国家重大专项中若干关键技术领域,要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要以战略性产业的核心共性技术体系组织新型应用理科专业和学科方向,突出新经济和新技术的时代特点。同时强调,数学发展要选定若干关键超越领域,重新设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方案、模式和评估方式。随后,他以国家重大专项情况和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布局为例,特别指出数学专业的建设、改革和创新,要在构筑先发优势、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培养造就创新人才三大方面上下功夫。郑志明认为,一流的技术科学创新教育一般要满足以下条件:开放的思想交流;全球一流教师和研究人员自由流动;全球范围高校和研究院所的通力合作。



报告给正在奋力建设新工科和应用理科的天大人带来了一场“及时雨”,是我们在新工科和应用理科建设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最后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马长莹

图片|刘丽丽

天津大学数学学院


Contact us

Add:Building 58, The School of Mathematics, Tianjin University Beiyangyuan Campus,

        No. 135, Ya Guan Road, Jinnan District, Tianjin, PRC 

Tel:022-27402850   Mail:math@tju.edu.cn